黑河市教育幼儿园

幼儿常见传染病知识1
 

一、           手、足、口病

1.  病因: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Coxasckievirus)A16457910型,B2513型;埃可病毒(ECHOviruses)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EV71CoxA16型最为常见。

2流行病学

l)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2)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 

发。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3)易感者:4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型病毒有免疫力,维持时间尚不清楚。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

好发年龄

人对手足口病的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 5%。

传染概况

1.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2.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1-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因此,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

3.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4.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还可经口传播

5.此病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又很复杂,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好发季节:手足口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春末夏初,发病高峰主要为5-7月,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临床表现.

1)潜伏期27天。多为突然发病,可有口痛,厌食,低热。

2)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皮疹,12天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呈离心性分布,主要见于手指或足趾掌面,指甲周围,足跟边缘。后可转为疱疹,比水痘疹小,23天后吸收,不留痂。躯干少见。

3)口腔可见小疱疹或溃疡,多与皮疹同时或稍晚12天出现。无局部淋巴结肿大。

4)一般病程短,症状较轻。

5)重症者可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一)普通病例表现:(常见)

    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4.又名四不像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有些人又称它为四不像。而且临床上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口腔溃疡后会感疼痛)。

1.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等。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 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

2.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病疹在同一患者身上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和皮疹通常在一周内消退。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潜伏期:潜伏期一般2--7 天。

病程:  整个病程约7~10天可痊愈。

5、临床诊断:1)流行病学.2)临床表现.3)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确诊依据)

   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一)持续高热不退。

(二)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三)呼吸、心率增快。

(四)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五)高血压。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七)高血糖。

处置流程

普通病例可门诊治疗,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在病情变化时随诊。

 3岁以下患儿,持续发热、精神差、呕吐,病程在5天以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根据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重症病例应住院治疗。危重病例及时收入重症医学科(ICU)救治。

治 疗

(一)普通病例
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治疗:清热解毒

 外治法:  口咽部疱疹:可选用青黛散、双料喉风散、冰硼散等,123

(二)重症病例:住院治疗

预 后:绝大部分尤其是轻型的患儿一般预后良好,无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得病后会迅速发展为重症或并发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如不及时就诊、抢救治疗会危及生命。

6.预防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
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 进行清洗消毒;
3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隔离患儿2周,对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消毒,病愈后行终未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