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教育幼儿园

生活化的幼儿园环境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生活化的幼儿园环境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中俄园长论坛

黑河市教育幼儿园  关 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幼教界的园长、同行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黑河市教育幼儿园的园长关健,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内容是《生活化的幼儿园环境促进幼儿自主发展》,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同行多多给予指正。

我们教育幼儿园成立于20084月。今年8月迁入新园址,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25平方米,设有9个教学班,能容纳幼儿270余人。建园初为民办公助体制,20119月,经黑河市政府批准成为正科级建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于黑河市教育局。20111月,被黑龙江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我园现有教职工50人。其中,专任教师35人,本科学历14人,专科学历13人。虽为公办园,但却施行民办的运作模式,与真正的公办园在本质上有着较大的差别,在办园过程中,我们不断摸索实践,努力开创着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办园之路。

伟大的教育思想家陶行之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阐述了生活中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必须作用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更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生活化的幼儿园环境更有利于促进幼儿自主的观查、探究、认知和发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凡是一切能让幼儿主动活动的机会和条件,都可以成为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环境。环境就像一位不说话的老师,默默地发挥着它潜在的、特殊的教育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对幼儿实施环境育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人们日益关注到环境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环境是儿童最好的、最自然的启蒙老师;能对儿童的情感起到激发和鼓励的作用,形成积极主动的行为方式;生活化的教育环境能吸引儿童去探索、思考,去参与实践,从而启动智慧之门;还能引导孩子在自然、自主的状态下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

自主性是幼儿自身成长、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体现在参加某一活动中,幼儿有积极参与的态度,把自己当做活动的主人,敢于提出自己见解,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应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尽力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活化的教育环境,只有这样的环境才富有情感,才具有更高层次、更深刻内涵的教育作用,从而对幼儿的知识、意志、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注重不断的完善生活化的环境,从而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一、    生活化的文化建设,幼儿园发展的核心

文化建设,作为幼儿园组织的灵魂,在功能上对其他办园基本要素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如: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幼儿园的环境教育等等,对幼儿园的整体改革与发展具有着统领的作用。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是判断一所优质幼儿园的重要标准,是关键。只有在时代发展中不断传承与创新,文化自身才能实现延续、保持活力。

众所周知,幼儿园独特文化的形成虽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历史的积淀,但没有策略地、单纯依靠岁月磨练并不能自动形成反映时代特征的园所文化。尤其是对于示范性幼儿园来讲,要提出并成功实践先进的组织文化,必须讲究策略。文化与生活是一体的,脱离具体实践与日常生活创建文化不可避免地会给教师造成一种错误的认识,要让教师感到文化是体现在平凡的工作行为之中的,文化建设是多种多样的。其实,文化建设本身就是让师生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把文化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形成一种生活的惯例。只有这样,制度与文化相匹配,实现交融,文化才能转化为行为。

教育幼儿园本着传承、创新、发展的办园方针,在文化环境建设上下了一番功夫,以“家和万事兴”为主导,处处体现人文的环境意识,注重园内历史传承和教师与孩子参与的实践性与主体性。并始终坚持“在健康生活中起步,为和谐人生奠基”的办园理念和“以服务创声誉,以特色求活力,以质量谋发展”的办园方向, 树立“以人为本,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办园宗旨,努力走出具有本园特色的个性发展之路。几年来,立足于园情,拓宽幼儿发展空间,创建优雅的育人环境,狠抓保教质量的提高,是我们努力工作的方向,现已成为黑河学院和黑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的实习培训基地。2009年、2011年先后两次获得“黑河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用最短的时间挺进了市级名优园所的行列。

教育幼儿园的高起点、高素质、高效率的创办精神,始终引领着一批又一批的教育人,不断努力,辛勤付出,以“奉献、求真、务实、爱心”为工作作风,逐渐形成了如家一般温暖的园所文化氛围,让全园教师相互之间关系更融洽、目标更明确、工作更轻松。

二、生活化的走廊环境,潜在的互动教育

“一个好的幼儿园环境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不但是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活动室内的互动墙饰、区角玩具材料投放等,还能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悄无声息地发挥潜课程的作用。如何达到让墙壁说话的目的,使墙壁更好地服务于幼儿,我们充分利用走廊和墙面、楼梯、墙围等环境资源的装饰与美化,宣传“生活既教育”的教育理念。

1、走廊文化环境创设主题

环境中的教育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能够认真研究,就可以充分挖掘这些教育因素,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从而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我们在确立环境创设主题时,充分考虑到要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特点,更要考虑到符合地域教育特色和传统的文化传承意识,从而确立了“温馨家园”、“俄罗斯风情”、“中国元素”为每一楼层的文化主题。

一楼文化主题“温馨家园”。楼层以柔柔的黄色为主色调,粉色的纱条配着五彩的心型吊饰与各色花球,构成可爱、温馨的走廊环境,使孩子们一进入幼儿园就有如家一般的温暖与安全感。主题形象墙中的园标,在七色光环映衬下以绿色为主体的娃娃笑脸,寓意着沐浴着幸福阳光而茁壮成长的孩子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新型人才“四个学会”的理念,根据办园的实际需要,我们改编为“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意义,是“全面发展”与“以人为本”理论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实践。     

进入大厅,映入眼帘的八个大字“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是梁启超先生《幼子论》中的名句,更是我们办好学前教育的主导思想。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孩子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获得的学习经验不仅会影响他们当下的发展,还会影响他们在小学、中学、大学甚至大学以后的人生发展,幼儿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让孩子们在我们教育幼儿园里开始迈出人生奠基的第一步,打好人生的基础,尤如修建一座高楼大厦,幼儿园的教育就是构筑这座大厦的地基,这地基不是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不是智力的开发,不是“小学化”的教育,而是人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对以上文化理念的理解,进而更加突显了我园在大教育观下确立的以“在健康生活中起步,为和谐人生奠基”的办园理念。

二楼文化主题“俄罗斯风情”。楼层以淡淡的蓝色为主色调,由师生共同绘制的各式各样的俄罗斯套娃与彩蛋吊饰,俄罗斯的城堡建筑图片等,构成了具有浓郁异国风情的走廊文化。中俄两国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历史进程,造就了中俄两国自古就形成的两种内涵和形态各异的文化模式。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教师们选用了俄罗斯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玩具、食品、服饰、花纹等元素,以孩子们的视角去观察、去感受、去诠释异国的文化。我们力求通过环境教育,让孩子们从小感受中俄两国文化的差异,了解两国不同种族的生活习惯,以及做为友好邻邦国家的友谊传承等相关内容。

三楼文化主题“中国元素”。楼层以浅浅的绿色为主色调,中国灯笼、十二生肖、京剧脸谱、大红的福字与手工剪纸等一系列民俗手工艺作品,构成了楼层的走廊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系,凝聚了民族的全部智慧和精神财富。让幼儿从小就接触传统文化教育,在刻意营造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成长,吮吸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将楼梯文化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将传统的《三字经》、《弟子规》及英语短句、数字等词句印制在楼梯踏步间,引导幼儿在家长带领下,在每一步上楼梯的过程中,共同习得其中内容,家长对此十分认同,经实践证明,幼儿的认知意识明显提高,收到比较显著的效果。

2、走廊环境促进家园共育的互动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之一,幼儿园环境的有效创设和布置有助于家园之间更好地联系与合作。我们利用走廊墙面与墙裙的空间设置了“家园联系板”和“幼儿作品展示区”。通过调查以及与家长零距离的接触来了解他们的需求,抓住他们密切关注的问题与话题来设置栏目,让每个家长各取所需。如“家园碰碰车”、“爱心小站”等专门张贴一些家园育儿过程中出现的疑难话题。又如“亲亲宝贝”向家长介绍一些亲近孩子的小秘诀、小游戏等。再如“温馨提示”根据天气或一些日常情况,适时地提醒家长育儿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而“主题花园”则主要展示一些有关班级主题开展的教学方面的内容、方向及幼儿在课堂上的童言稚语,让家长们第一时间了解班级主题活动的进程。 

走廊环境一直是我园最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将走廊开辟成了“亲子乐园”,它不仅可以展示幼儿的作品,而且还可以根据班级主题及其他活动设置一些小问题,让家长带孩子去寻求答案,在家长与幼儿、幼儿与墙面、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中,幼儿的知识经验不断地得到巩固与拓展。

三、生活化的游戏环境,幼儿自主发展的空间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嘴巴、空间、时间”等。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感到游戏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所具有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有些方面正是主题活动所难以实现的,它不仅能有利于开展个别化教育,又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有助于幼儿学习的系统性与可持续性发展。我园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同时,将区域活动置于一定的课程体系中,重视环境的设置,提倡幼儿的主动参与和活动,主张幼儿的发展在其自身的活动及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重视发掘幼儿的潜能,让幼儿在自主中探索,获得体验建构知识

1、让幼儿在家庭化的游戏环境中学会生活

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自于不同的家庭,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群体,情绪波动大、易受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因此,家庭化的教育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学前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充分重视在生活、游戏活动中渗透教育。让一日生活常规的养成教育离不开自然、真实的生活。

在班级的区域设置中,我们创设“娃娃家”的环境力图再现家庭的生活场景,突出“家”的真实感、温馨感,让幼儿找到家的感觉,在真实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模仿、习得生活技能,再现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孩子们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后,我们根据幼儿兴趣调整活动环境。材科在满足幼儿最初需要的同时,进一步根据幼儿的发展,有计划的调整材料,根据幼儿兴趣增添了多种蔬菜、水果,教师自制的小家俱等幼儿需要的生活用品,在这样的家庭化环境中,孩子们轻松的学习生活游戏,尝试着给娃娃做饭、喂饭、穿衣等。通过教师恰当的指导,孩子们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体验的增加,生活化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

2、让幼儿在情趣化的游戏环境中学会探索

《纲要》中指出要让幼儿自由探索,不断的建构自己的经验。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生活化主题的区域游戏提供了幼儿自主探索的条件。

幼儿期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正处在“我自己来”的关键期,作为教师要善于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尝试、体验和探索。让孩子们做自己想做的事,相信自己,勇于尝试动手克服困难。我们在区域材料投放了半成品和废旧的材料制作的玩具,同时在制作上体现趣味性,吸引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如:可扣、可粘、可贴的布画,镶有扣子的多功能布包等。这些材料极大的调动了幼儿的操作兴趣,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他们自己尝试着不同的玩法,不断地建构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在游戏中幼儿探索的意义不在于研究的有多深,而在于树立幼儿“我能行”的自信心,发展其自我意识与自主学习的信念。

3、注重幼儿游戏环境中师幼的互动作用

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与他们一起布置自己的活动室,是十分重要且具有良好效果的教育过程。在布置区角的过程中,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家长们的支持帮助下,孩子们和家长共同用饼干盒、牙膏盒做成了一排排高楼大厦,把易拉罐装饰成了各种汽车,让蛋壳变成了一个个小娃娃等。幼儿在过程中,积极投入,全身参与,其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在师幼共同参与的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体现了师幼互动,人与环境的互动,不仅在物质形态上,更为生动、丰富、更充满童趣,而且升华为一种更高级的精神形态,即形成幼儿良好的心理环境,满足了幼儿的心理需要,从而使环境与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产生互动作用,形成幼儿和谐的生活空间,从而对幼儿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4、关注幼儿游戏环境中的选择性

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体现在,幼儿自主选择游戏主题,自己动手准备材料,自己确定所扮角色,从内容、材料到玩伴完全由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搭配的过程。教师通过参观、谈话、建议等方式协助幼儿确立游戏的主题,如:“医院”的游戏,“邮递员”的游戏等,提取幼儿生活中有价值的点作为游戏的主题,通过活动提升孩子的经验、获取新的知识。活动从幼儿生活中来,又回归到幼儿生活中去,可以说,生活即教育!同时,还可以发动家长将家里的旧图书、玩具和废旧材料等带来,共同设置幼儿园的情境。在幼儿自主选择的游戏过程中,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内心的想法得到体现,自主性也得到充分的发展。

5、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

针对当前独生子女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的特点,制定了各年段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标准,组织了“扣纽扣、叠被子、穿衣裤”等活动,并开展了《看谁穿得快》的竞赛活动,增添了活动的乐趣,使幼儿从小学会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为了使幼儿自我意识逐渐走向社会化,慢慢地让幼儿学会做一些有益集体的事,教师有意识地让幼儿一起收拾活动室、归类玩具、摆桌椅、整理图书,每天安排幼儿轮流做值日生,为班级服务,使孩子不仅学会了自已的事自己做,同时也愿意为同伴为集体服务,有了初步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幼儿园还设“种植课程”,让幼儿参与到种植活动中去,亲身体验种植的乐趣,感受农民伯伯的辛苦,幼儿对自己种的植物特别呵护,从中也让他们了解关爱生命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生活化环境的创设中,看着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我们收获的是感动和惊喜,感动的是幼儿学会了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解放了手、眼、脑,实现了自主建构,主动学习能力的形成,惊喜的是幼儿无穷的创造力、想象力在游戏中得以充分的发展。

  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但反过来一想,人的知识经验的获得也很容易受到环境的限制。正如山区的孩子不走出大山,他们的知识获得和想象力的发展走不出山的包围,而如果城市的孩子始终坐在教室里,接受被动的知识灌输,思想也同样是狭隘的    

随着我们教育理念的更新,孩子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走出课堂的机会。在中班有关“汽车”的主题开展过程中,我们走出课堂来到马路上观察“汽车城”;我们发现汽车的种类、颜色、款式多的举不胜举;当我们发现了两辆又像洒水车,又像水泥车的车辆时,争论没有得出结果时,孩子们会自发的寻找正确答案发动一切生活中的力量探索寻求答案。在教育活动中,孩子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更新鲜的事物,对现实的社会环境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孩子走出“小课堂”走向“大社会”,带领他们到更广阔的环境中去放飞心灵的翅膀,这将会让他们受用终生。

陶行之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是教育,幼儿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期。在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幼儿园应坚守以儿童行为习惯培养为重点的基本立场,摒弃超前的“小学化”,不追求和崇尚“英式”、“美式”的异国教育,只有这种注重根本、外表朴实的做法最有可能送给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未来。“生活教育”思想不仅在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针上影响着我们,而且真正为孩子们解放手脚、头脑、空间、时间赢得了自由生活的权利。我们教育幼儿园将一如既往,以《纲要》为指导,以《指南》为指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以生活化的育人环境影响人,让幼儿在积极、健康、活泼的自主活动与游戏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